About Faith

這一組文章寫於1991年,版權乃作者所擁有,如欲轉載,請先取得作者之許可,來函請寄 tsuisiuwa@gmail.com

Name:
Location: Hong Kong

徐少驊|Jeff Tsui畢業於澳洲悉尼科技大學。先達智能有限公司及易訊咭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,多年從事VIP、會員、客戶管理方案及諮詢服務,經常主講有關全球「客戶關係管理」(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, CRM)趨勢,為多間報刊撰寫企管文章。

Saturday, September 30, 2006

《出位信徒》:二手信仰

以別人的標準作為自己的標準,以別人的體驗作為自己的體驗,這是不少基督徒常犯的毛病。
事實上,教會的聚會裏,時常充斥著千篇一律的見證和教導,就是講壇上的信息,也有不少是耳熟能詳的,原因十分簡單,信徒若習慣以別人的信仰經歷作為楷模,而不是以自身生活的經歷來認識信仰,這是一種二手式的體驗,只屬人云亦云。


這彷彿是一個美麗的陷阱,外表上這些集別人的信仰體驗為己用的信徒,口中滿了豐富的教訓,靈命看來深不可測,但實際上,他們所缺乏的,正是信仰上最重要的元素——親自經歷神。

一些信徒很喜歡以聖經或屬靈的先賢,作為自己的學效對象,他們的動機是良好的。事實上,先賢的經驗確實有其「參考價值」,當中有不少甚具啟發的內容。不過,這種二手的經歷若充滿著我們的心靈,甚至取代了我們自身對信仰的反思和對神的認識,先賢的經歷很容易淪為捆鎖我們的框框條條。

所羅門是一名智者,他寫了著名的傳道書,書內描述「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,都是虛空,都是捕風」(傳道書一章14節)。他為甚麼有這樣的結論?那是因為所羅門既是一國之君,他擁有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,包括金錢、美食、妾婢……,他有智慧、有學識,但經歷凡此種種,都不能滿足他的心靈,於是他有上述的結論。這個可說是他經過了生活體驗後的「第一手」結論。

一名信徒若從來沒有這樣的經歷,卻向一名非基督徒大說世事盡皆虛空,難怪這位來賓會感到摸不著頭腦。更不幸的,是這名信徒把這個他也不甚了解的結論內化為自身的價值系統,不但自身對名利自此採取鄙視的態度,也把這樣的信念加諸其他信徒的身上。於是,每一位先賢的信仰體驗不但沒有豐富他的生命,使他活得更釋放和自在,反而被扭曲成為生命的枷鎖。

德國神學家邸立基(Helmut Thielicke)在他的《神學第一步》(A Little Exercise For Young Theologians)一書內,描述神學生都會有一個「轉聲期」,情況與上述類似:

「但這種對別人宗教經驗或屬靈氣質的理解可以是十分活潑而吸引,或甚至是充滿熱情及說服力,故此十分容易陷入心理學上的『自我暗示』的陷阱,好像是自己親自真的經驗及經過了所有的一切。他與其他人一起滑進了不合法的身分認同……那青年人在他自己的生命和信心上,都未達到這樣的地步,年青神學生時常表現出一些虛假的理性樣貌,但卻是空無一物。」

邸立基談論的對象是神學生,事實上,平信徒也有同樣的危機。還記得筆者在澳洲留學期間,由於所屬的教會設有「錄音帶事工部」,筆者把一切培靈會、延伸課程和專題講座的錄音帶,如飢似渴的傾聽,再加上閱覽群書,一日五次讀經,靈性彷彿直線上升,頭頂冒起光環。不過,那時亦是筆者最多屬靈理論的時候,教訓信徒要脫去舊人、穿上新人,要看自己是在罪上死了的、要背負十架跟從主、要忠心事奉……。

這些屬於二手的屬靈知識,今天已忘掉七八了。因為這些都不是我親身的經歷,也沒有經過反覆思考。事實上,這些屬靈知識甚至在「認知」的層面上仍談不上,只屬腦細胞的記憶活動。否則,即使這些信仰的體驗不是從生活的經歷裏獲取,但若經過反覆思考,最少在思維裏已經歷了。

這種二手信仰體驗最具破壞性的後果,就是使我成為一個滿眼梁木的信徒,由於沒有真正的經歷,我將先賢們信仰體驗的結論,化為我們應該學效和遵行的原則,更把這些原則套用在別的信徒身上。正如生命是開放並充滿了無數的可能,信仰的體驗也應如是。我們不需要強求每個人的信仰進路也有齊同,哲學家和販夫走卒對信仰的體驗必定有很大差別,這正是神偉大之處,無論你是何許人物,無論你身處何地,無論是古時或今天,你都可以遇見祂。所以,不要倚靠別人的信仰體驗,我們雖然都不是神學家,也沒有如亞伯拉罕或保羅的屬靈經驗,但神悅納的是我們親身來到祂的跟前,以祂賜給我們的悟性來認識祂。亦只有這樣,我們的信仰才會活潑和多姿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