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ut Faith

這一組文章寫於1991年,版權乃作者所擁有,如欲轉載,請先取得作者之許可,來函請寄 tsuisiuwa@gmail.com

Name:
Location: Hong Kong

徐少驊|Jeff Tsui畢業於澳洲悉尼科技大學。先達智能有限公司及易訊咭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,多年從事VIP、會員、客戶管理方案及諮詢服務,經常主講有關全球「客戶關係管理」(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, CRM)趨勢,為多間報刊撰寫企管文章。

Saturday, September 30, 2006

《出位信徒》:為何批判

近日有朋友奉勸筆者,凡事應向好方面看,基督徒就更應如此。

一般來說,香港基督徒不大習慣以批判的態度看事情。教會內都是談愛心、說包容的。中國人有「家醜不外揚」的傳統,基督教內也有類似的意識,恐怕這種聲音會對福音事工帶來阻礙,或對初信者不堅固的信心有負面影響。不過,基督徒對批判精神不以為然的主要原因,相信是把「批判」相等於「論斷」。

聖經勸勉信徒不要論斷,又說別要只看到人家眼中的刺,卻不知道自己眼中有梁木。事實上這樣的勸勉本身也是一種批判。使徒保羅覺察到一股不良的風氣正在當時的信徒圈子內醞釀,名為「論斷風」。聖經沒有明載論斷的內容,筆者運用想像力,估計當時信徒論斷的內容可能包括:某人沒有把家產完全拿出來公用、某人吃了拜過偶像的祭品、某人接受了其他傳道者的道理、某人不守安息日、某人不奉行割禮……

論斷其實是一種不良意識的外顯。論斷者自以為擁有了真理的解釋權,並以此「斷定」他人的「罪」,論斷者所針對的乃是活生生的「人」。而論斷的後果卻是使人際關係破裂,受論斷者被更緊的捆鎖,而這正是使徒保羅所要批判的事情。

批判與論斷有甚麼分別?批判的精神在於對不合理、不公平和不利於人類福祉的意識、制度和事件的指斥,目的是要「解咒」、「解放」,或說幫助別人重得自由。批判者不自以為擁有真理,或是真理的惟一詮釋者;批判者應抱持開放的態度,接受自身錯誤的可能。而批判者永遠不會把矛頭指向個人,這是批判與論斷最大的分別。

當我們細心觀察主耶穌的言行,我們就會發現,主耶穌是一位對當時宗教制度的百分百批判者。主耶穌多次有這樣的教導模式:經上這樣說,但人子卻這樣說。主耶穌當然不是反對舊約,正如祂自己所說,祂乃是要成全舊約。所以,耶穌所反對的只是當時宗教領袖的人為傳統,而這些傳統卻成了拘禁人的教條,耶穌不受當時的宗教領袖歡迎,正因為祂常常唱反調,批判其傳授的意識和制度,其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法利賽人了。

批判是現代社會習以為常的法則(除了共產國家),不論是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社會的各專門事業,如醫療、教育、大眾傳播……都有人士負起批判的功能,原因是任何制度或團結若全然擁有自身的詮釋權,其他人不得評論,這些制度或團體必然腐朽。批判就成了一個監察的機制,批判的內容或許會有錯誤,但其精神卻是積極的。

香港的基督教圈子不鼓勵批判,以致看到較為尖銳的文章,或遇到較具批判意識的信徒,就會心裏不安,恐怕這是隱藏禍心,使教會鬧分裂的種子。這種對批判的恐懼當然是與中國文化的奴性也有關係。

事實上,過去基督教圈子也曾出現一些較具批判意識的人物,如梁燕城、楊牧谷、郭乃弘等。梁燕城精於對文化的批判,楊牧谷善於對基督教機構和教會傳統運作的批判,而郭乃弘則對基督教的社會關懷和政治參與常有另類的意見,他們三人都得不到香港基督教當權派的歡迎。為甚麼要批判呢?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,容易得罪人,又會惹來「這人看事很負面」的惡名。不過,筆者深信任何良好的人或事物,一旦被吹捧成為絕對完美無瑕的對象,或是自滿自足、停滯不前、追不上時代的步伐,都會轉化為拘禁人的枷鎖,基督教並沒有免疫能力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